Edge Gallery vs. Google AI Edge Gallery:一场关于边缘计算的定位之辩
Edge Gallery,又名谷歌AI,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个体,而是一个面向企业级边缘计算的开源平台。与之相对,Google AI Edge Gallery则是谷歌为移动端AI模型运行精心打造的工具。两者的应用领域截然不同,如同两条并行却不相交的轨道。若您对5G边缘计算和MEC生态系统情有独钟,EdgeGallery无疑是您的不二之选;而如果您渴望在指尖上实现AI模型的本地化运行,那么Google AI Edge Gallery将是您关注的焦点。
Google AI Edge Gallery:掌上AI模型的“万能钥匙”
Google AI Edge Gallery绝非仅仅是一个AI模型的下载器,它更是AI模型在手机上运行的“指挥官”。用户不仅能在此搜罗并下载兼容的AI模型,更能直接在手机上“激活”它们。这些模型神通广大,涵盖了图像生成、知识问答、代码撰写乃至编辑等诸多领域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这一切无需网络连接的羁绊,因为应用巧妙地利用了手机自身的处理器进行本地计算,让AI的魅力触手可及。
Google AI Edge Gallery的“幕后故事”
不妨将这款应用视作一个强大的平台,它为运行Hugging Face——那个孕育无数AI模型的摇篮——上的第三方AI模型提供了舞台。应用的主界面被巧妙地划分为三个独立区域:图像问答、提示实验室以及AI聊天。当你轻触“Ask Image”或“AI Chat”时,应用会如数家珍般呈现所有符合你需求的AI模型。而“Prompt Lab”则是一个自由探索AI潜力的空间,你可以让它“总结、重写、生成代码,或是通过自由形式的提示来探索单轮法学硕士(LLM)的用例”。至于“Ask Image”,它赋予你“上传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,获取描述、解决问题或识别物体”的能力。
同样,AI聊天板块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与AI模型进行一对一深度对话的私密空间。
目前,Google AI Edge Gallery已在Android设备上崭露头角。虽然尚未正式登陆Play Store,但用户可以通过官方用户指南,从GitHub下载APK文件,便可轻松拥有。谷歌也透露,不久的将来,这款应用也将登陆iOS设备。
用户反馈:冰火两重天
这款应用的问世,在Hacker News、Reddit等平台上引发了热议。不少用户亲自上手体验,有人赞不绝口,称其体验“不错”,但也有用户大倒苦水,声称“用过后把手机搞崩溃了”。

就使用体验而言,部分用户的反馈并不尽如人意。“上周v1.0.1发布时我试了一下,结果我的Pixel 7直接‘宕机’了。几天后我更新到v1.0.3,情况稍微改善,但CPU推理速度慢得令人抓狂。我让一个同样使用Pixel 7的朋友试试,他的速度倒是快些。更糟的是,当我们尝试切换到GPU进行后续提问时,这款应用在我们两部手机上都崩溃了。”
另一位使用Pixel 6a的用户也表示,确实遇到了应用崩溃的问题。“当我尝试在Pixel 6a上切换到GPU推理时,应用就崩溃了。”
然而,对于这些负面评价,也有网友站出来反驳,认为这或许是个别手机的“水土不服”,而非普遍现象。“我不确定你的问题是否是手机本身的问题。我用的是两年前的中档摩托罗拉手机(2023 MotoG Stylus),我一直用它来从截图中提取文本,至少90%的情况下它都能顺利运行而不会崩溃。虽然每个上下文窗口只能显示一张图片,但4B模型每次都会让它崩溃。”
更有用户晒出了该应用程序在其手机上运行的截图,图片显示该应用在网友的Pixel 7 Pro上运行得十分流畅。

还有人认为,无论运行是否顺畅,这款应用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,因为这并非什么颠覆性的新技术。市面上已有不少应用,例如PocketPal和Private AI,同样支持在本地运行大型语言模型。

Google AI Edge Gallery的亮点所在
1、打破数据壁垒,重塑AI体验:尽管云端AI模型在性能上往往更胜一筹,但并非所有用户都愿意或能够将个人数据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。更重要的是,在网络信号不佳甚至离线状态下,云端AI模型便成了摆设。Google AI Edge Gallery的出现,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,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、便捷且私密的AI交互体验。
2、初露锋芒,潜力无限:目前,这款应用仍处于实验性的Alpha阶段,但已可通过特定渠道下载,预示着其未来的广阔前景。应用的界面设计简洁直观,用户可以轻松找到“Ask Image”和“AI Chat”等核心功能的快捷入口。一旦选择某个功能,系统便会列出一系列适配该任务的模型,例如谷歌自家的Gemma 3n模型。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,从容挑选最合适的模型。
3、“Prompt Lab”:个性化AI探索的沃土:除了基础的模型运行能力,Google AI Edge Gallery还内置了一个名为“Prompt Lab”的强大工具。通过它,用户可以启动由模型驱动的“单轮”任务,如文本的精炼总结和巧妙改写。Prompt Lab提供了丰富的任务模板和可配置的参数设置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需求,对模型的行为进行细致的微调,从而获得高度个性化的AI体验。
当然,应用的性能表现与设备的硬件配置息息相关。性能强劲的现代设备自然能更快地处理模型,但模型的体积大小同样不容忽视。越是庞大的模型,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也越长。因此,用户在选择和使用时,还需结合自身的设备能力与实际需求,做出明智的权衡。



